中钢协:超低排放改造进展不平衡、环保成本差异导致不公平竞争  第1张

中钢协:超低排放改造进展不平衡、环保成本差异导致不公平竞争  第2张

  2025年4月29日,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召开信息发布会,中钢协表示,超低排放改造进展不平衡、环保成本差异导致不公平竞争。

  截至4月20日,已完成全过程超低排放改造的企业吨钢超低排放改造投资约 474.35 元,吨钢平均环保运行成本约218.43元。走在超低排放改造前列的企业在取得巨大绿色成效的同时,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成本,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场竞争力。而非重点区域部分企业由于环保设施配置良莠不齐,工艺装备智能化、绿色化、自动化水平不高,加上经营困难、资金压力较大,超低排放改造进展缓慢。环保成本的差异加剧了企业不公平竞争,带来劣币驱逐良币的后果。

  据测算,到 2025 年底要实现超过 80%的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目标,钢铁行业还需再投资 2000 亿元左右。到2060 年实现“双碳”目标,全行业大约需要 20万亿元资金投入,平均每年投入超 5000 亿元。2022 年以来,钢铁行业利润水平逐年下降,单靠企业自身承担绿色低碳转型的巨额投入困难很大。同时,银行在向钢铁企业提供贷款时,仍受到“两高一剩”政策限制,影响新增授信和信贷规模。截至2024 年末,我国绿色信贷余额为 36.6 万亿元,钢铁行业获得的绿色信贷占比不足 1%,与钢铁行业碳排放占全国 15%的比例严重不符。钢铁企业融资受限,严重影响了低碳技术研发和绿色转型发展。

中钢协:超低排放改造进展不平衡、环保成本差异导致不公平竞争  第3张